不锈钢晶间腐蚀是沿金属晶粒边界发生的局部选择性腐蚀,导致晶粒间结合力丧失,材料强度急剧下降,但表面可能仍保持光亮,是一种隐蔽性强且危害大的腐蚀形式。
不锈钢晶间腐蚀预防措施与材料选择:
1. 材料选择
超低碳不锈钢:
304L(0.03%C)、316L(0.03%C):抗晶间腐蚀性能优异,适用于焊接结构。
稳定化不锈钢:
321(含Ti)、347(含Nb):通过TiC/NbC抑制碳化铬析出,适用于高温环境。
双相不锈钢:
如2205(奥氏体+铁素体):铁素体快速补充铬,抗腐蚀与力学性能均衡。
2. 工艺优化
热处理控制:
避免在450-850℃区间缓慢冷却,焊接后快速冷却或固溶处理。
焊接规范:
采用小线能量输入(如氩弧焊),减少热影响区在敏化区的停留时间。
杂质控制:
限制P、Si等杂质含量,减少晶界偏析风险。
3. 设计改进
结构优化:避免设计导致介质滞留的死角,减少局部腐蚀风险。
涂层保护:在腐蚀介质中采用涂层或衬里,隔离不锈钢与介质接触。